内容简介:本书作者Monty Newborn是国际计算机象棋协会的主席。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触描写了深蓝与卡斯帕罗夫之战这一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历史事件的前前后后。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和多年来对计算机象棋的关心,使他掌握了许多局外人不能得到的资料,记叙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全书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对于棋局的描述更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让读者好像又一次亲身经历了那场激动人心的战斗。本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用词浅显易懂,可供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棋局,并有大师们独到、精妙的分析,对国际象棋爱好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 言 1989年IBM启动了一项最终让世人着迷的科学项目。3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毕业生—— 许峰雄、Muray Campbell和Thomas Anantharaman被招集回来,继续他们在学生时代开始的研究。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制造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它将战胜地球上最好的人类棋手。 8年之后,最初3人中的两个—— 许峰雄和Compbell与IBM的一个拥有众多研究人员的团队一起将该项目写进了历史。1997年5月初,在纽约进行的一场六局比赛中,他们的缔造物—— 深蓝计算机程序击败了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IBM对这一胜利额手相庆,世界级的象棋大师们震惊了,连大街上的平民百姓都在思考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对于深蓝团队和IBM来说,这一比赛是巨大的胜利,它被列为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它可以与1906年Orville Wright的首次飞行以及196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登月相媲美。此外,对于IBM来说,这场比赛也许是公司百年史上最重大的公关事件。这场比赛在当时也成为最有吸引力的Internet新闻主题。接下来的几年,IBM巨型机的销售额大幅攀升。 书中接下来的篇幅将讲述“深蓝”与卡斯帕罗夫这次历史性的决战,并讨论了团队成员为赢取这次胜利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是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超级天才团队如何勾勒他们的梦想的故事。尽管每一次挫折后,公司内部都有重要的处理意见,本书主要还是讲述一个美国最有实力的公司如何培养团队的。故事充满戏剧性,有惊奇、失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深蓝的胜利引发了数字计算机这种令人激动的工具与人类未来关系的很多问题。数字计算机自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半个世纪了,它注定将成为我们未来世纪的伙伴。 我个人接触计算机和象棋的时间要追溯到多年前。当然首先接触的是国际象棋,因为那时还没有计算机。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父母教我下象棋。我的主要对手是我哥哥,我和他在一起下过无数次。在大学学习期间,我保持着对象棋的兴趣,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参加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象棋团队。那些年当中我参加了多次象棋锦标赛,其中包括以菲舍尔为主角的比赛,那场比赛我永远不会忘记。菲舍尔那时刚刚二十出头,在那场比赛决赛的前夕,我看到他和一位芝加哥的象棋大师一场接一场地下着快棋。尽管让了对手多步,他最终还是获胜了。我在大约晚上11点钟退出,却发现他们两个在第二天早晨仍然在一场接一场地较量。最后一局开始了,如果我回忆得不错的话大约是在上午10点。菲舍尔与美国的象棋高手之一Arthur Bisguier对弈。比赛开始的时候菲舍尔在棋桌上睡着了。随着手表的“滴答”声,观众们默默地观望着,他沉沉地睡了大概一个小时之久,醒来后迅速地击败了Bisguier。这真是一场有趣的比赛! 我对计算机的兴趣始于20世纪60年代,那时我刚从纽约特洛伊的Rensselaer工艺学院毕业。我在路易斯安娜州的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工作,负责维护一台巨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用真空管来执行逻辑计算,用磁芯储存信息。接下来,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读研期间,更加深了我对逻辑电路和更抽象的自动控制理论的兴趣。在即将完成博士学位时,我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并且继续保持着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兴趣。 1970年计算协会(后来称为计算机协会,ACM)找到我和Kenneth King。King当时是哥伦比亚计算机中心的主任。请我们为他们在纽约希尔顿大酒店举行的协会年会组织“特殊比赛程序”。这正是个把我对计算机和象棋的兴趣联结起来的绝好机会—— 组织一场由会下棋的计算机进行的顶级比赛。这就是这场漫长经历的开端。西北大学编写的“象棋3.0”的程序赢得了这场比赛。这一胜利导致了ACM会议上每年一度的比赛,直到1997年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才宣告结束。Ben Mittman(西北大学计算机中心主任)、David Levy(英国国际大师)和我一道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 1977年“国际计算机象棋协会”成立,Mittman是第一任主席。3年后我取代了他,又3年后Levy取代了我。我们每3年举办一次世界计算机象棋锦标赛,微型计算机比赛举办得更频繁一些。在当时的协会主席Tony Ralston的协助下我成立了“ACM计算机象棋委员会”。从最初直到深蓝与卡斯帕罗夫的两度交战我都是委员会的领导者。 1972年我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George Arnold开发了一个我们称为Ostrich的象棋程序。直到80年代后期Ostrich参加了许多世界主要的比赛。1974年在第一届计算机象棋锦标赛上它与冠军失之交臂。在那场比赛中它以2:1杀入决赛并与苏联的Kaissa程序对弈。在中场Ostrich诱使Kaissa中计,接着它发现自己处在可以将死对方的位置。然而,需要再走几步才能将死,但程序没有算到。Ostrich走棋失利最终负于Kaissa,让其登上了世界计算机象棋冠军的宝座。80年代,Ostrich与Belle杀成平局,1986年Ostrich击败了后来成为深蓝的一个测试版程序,那是该程序在锦标赛上首次露面。 从最初的比赛开始,我就见证了最后成为“深蓝”程序的发展过程。我为我有机会在1996年和1997年的比赛中从准备到开战都近距离地观察深蓝和卡斯帕罗夫感到荣幸。作为“ACM计算机象棋委员会”的主席,我在1996年费城的比赛中担当组织者。那次比赛被命名为“ACM象棋挑战赛”。1997年IBM自己组织了比赛,邀请“ACM计算机象棋委员会”担当比赛的裁判团。那场比赛被命名为卡斯帕罗夫对“深蓝”的再度交锋,或者简称再度交锋(rematch)。我是这个四人裁判团的头儿。裁判团的其他3个成员是:Ken Thompson、Mike Valvo和Carol Jarecki。 在那些年里,我与深蓝团队的成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怀着极度的钦佩关注着他们的进步。对于卡斯帕罗夫从前世界冠军米哈依尔•鲍特维尼克在莫斯科创办的象棋学校开始,到后来荣登世界象棋冠军宝座这一历程,我同样怀有钦佩之情。卡斯帕罗夫只有十几岁时,鲍特维尼克在计算机象棋会议上遇到我们时就预测他的天才学生有一天会成为世界冠军。鲍特维尼克从象棋比赛中退出之后,开始训练苏联年轻的象棋精英。在此期间他于60年代和70年代开发了他自己的象棋程序。不过这个程序从未和其他程序较量过。 在我1997年出版的《卡斯帕罗夫对抗深蓝:计算机象棋的成长》一书中对IBM计算机象棋程序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详细记录。书的前半部分讲述了许峰雄、Campbell和Anantharaman于1986年开发的第一个程序Chiptest之前的计算机象棋程序。书的后半部分带读者经历了Chiptest及其后继者经历的数次比赛,以深蓝在1996年ACM计算机象棋锦标赛结束。该书还讲述了卡斯帕罗夫与Fritz和Chess Genius在1994年与1995年的比赛。 “再度交锋”衍生了很多关于深蓝和卡斯帕罗夫的书,取材于象棋强手的观点。这些书包括Bruce Pandolfini的《卡斯帕罗夫与深蓝—— 人机的历史性对抗》(Simon&Schuster),Daniel King的《卡斯帕罗夫对抗深蓝》(Batsford,伦敦),Michael Khodarkovsky的《一个新的时代—— 卡斯帕罗夫如何改变了世界象棋》(Ballantine 纽约)以及David Goodman和Raymond Keene的《人机大战—— 卡斯帕罗夫对抗深蓝》(H3 出版社,剑桥)。Khodarkovsk算做卡斯帕罗夫的圈内人士,所以他的评论代表着这位世界冠军的观点。 我写这本书的意图是记录这一科学上的伟大功绩。我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一个终生热爱象棋的人、一个涉及这个领域多年,身兼参与者与组织者二职的人来讲述这个故事。尽管同样不能避免谈及象棋,但是这本书与其他象棋的书不同。书中的第13章对1997年交锋中的最后一局做了详尽叙述,前面的3章对其他5局的走棋也作了适当的介绍。为了保证历史的完备性,我在本书的附录中提供了IBM程序进行的每场重要赛事的全面记录。 IBM象棋走棋系统—— IBM RS/6000SP2,第3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象棋芯片和加速卡,以及大量的象棋程序,它们统称“深蓝”—— 1996年在费城进行了它的第一场正式赛事。由“深蓝”团队开发并最后导致“深蓝”诞生的这一象棋程序在几年中被给予各式各样的名字。第一个名字是Chiptest,然后是深思及其后继版本,再后来是“深思Ⅱ”。“深蓝”的名字是1992年起的。1993年Nordic Deep Blue以“深蓝”的名字参与竞赛,但它实际上是“深思Ⅱ”的一个版本。被称为“深蓝原型”的“深蓝”单处理器版本出现于1995年,第二年完善的“深蓝”版本最终产生了。那次再度交锋之后,“深蓝原型”更名为“小深蓝”。 深蓝团队的主管谭崇仁以及Gabby Silberman(现任IBM高级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前是谭崇仁约克镇大楼团队的成员)为本书的资料搜集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帮助。他们还为我接近深蓝团队和IBM的其他成员提供了机会。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把这些零散材料组织起来。我所在的学校在1998-1999学年给予了我假期,在此期间我开始着手写这个有趣的故事。这一历史性的比赛已经过去几年了,深蓝的诞生也已经过去多年了。考虑到它对于科学界及象棋界的巨大意义,还有它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启示,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其记录下来是非常重要的。 我对所有帮助完成此书的人表示感激,首先要特别感谢谭崇仁和Gabby Siberman。我还要感谢深蓝团队的成员,他们是Murray Cambell、许峰雄、Joe Hoane、Jerry Brody和本乔.本杰明。让我也对在深蓝的胜利中起到作用的IBM的其他成员表示感谢,他们是乔治.保罗、Randy Moulic、Robert Morris、Zeev Barzilai、Barbara Moore、Marcy Holle和Matt Thoennes。最后我还要向“再度交锋”正式团队的成员表示感谢,他们是Ken Thompson、Mike Valvo和Carol Jarecki。 我还要感谢为本书写序的Charles E. Leiserson。Leiserson是MIT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负责开发*Socrates。*Socrates是IBM程序深蓝在准备对抗卡斯帕罗夫之前的数月内的主要竞争对手。Charles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及计算机算法领域的主要专家之一,他有着卓越的研究生涯。 Susan Rose为本书的文稿编辑,提供了无价的帮助,修正了我的一些书写错误,我对她的细心工作表示感谢。 Alan Turing、Norbert Weiner和John von Neumann的图片分别由Turing研究所、MIT博物馆和IEEE史料中心提供。我为他们容许我在书中引用这些图片表示感谢。还要感谢劳伦斯国家长寿实验室、Novag研究所和IBM公司,他们分别为我提供了ASCI White、Novag下棋机器人和约克镇大楼研究中心的图片,同时也感谢Hawthorn Annex和北京研究中心。我也要对热心向我提供自己照片的Carol Moore和Thomas Anantharaman表示感谢。 漫画界是个特殊的世界,有着许许多多个性特异的人。我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允许我在书上刊登他们的作品表示感谢。这些作品是Jim Borgman(Cincinnati Emquirer,King Features Syndicate同时引用),Mike Luckovich(Detroit Free Press Copley News Service),Mike Luckovich(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Creators Syndicate),Brian Duffy(Des Moines Register),John Deering(Arkansas Democrat-Gazette),Bill Deore(Dallas Morning News),Steve Breen(San Diego Union Tribune Copley News Service),Jeff Stahler(Cincinnati Post with permission of United Feature Syndicate),Richard crowson(Wichita Eagle),John Sherffius(St.louis Post Dispatch),Dwane Powell(Raleigh News & Observer with permission of Creators Syndicate),Richard Guindon(Detroit Free Press),Etta Hulme(Fort Worth Star Telegram),Don Addis(St.Petersburg Times),Kirk Walters(Toledo Blade),Doug Marlette (Newsday and Tribune Media Services)和Mike Graston(Windsor Star)。希望当您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时,这些天才人物会给您的脸上留下微笑! 2002年5月 加拿大 蒙特利尔 McGill 大学 Monty New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