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稿的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终于出版了。 该系列教材以“大艺术观”的独特视角,全面而系统地对相关专业内容进行了艺术设计特色的论述。 所谓“大艺术”,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高质量的生活是艺术。其二,高科技含量的生产也是艺术。这就完整地涵盖了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每一件与人休戚相关的产品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全都可能成为艺术。 而该系列教材所涉及的环境设计内容恰恰是“住”的宏观艺术设计。所以教材必须要教给学生新的观念、概念设计原理与现代设计理念。 何谓概念设计?即敢于提出前人未曾提出过的全新理念。所谓“全新”就是要有突破极限的勇气,其中主要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创新、设计极限的突破与创新等。 所以在讲述欧洲建筑艺术简史的教材中就突出了一条核心主线,即新材料是建筑发展史中最根本的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新材料催生了新的建筑结构的诞生,也促进了施工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必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结构,这也必定会出现新的建筑造型与建筑文化,同时也产生了与新材料相适应的新的装饰手法。 建筑可以说是一切艺术的载体,它体现了不同的材质文化、审美文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样才会产生千变万化的不同地域文化。对于那些片面强调建筑是技术的观点要进行批判,要让学生树立建筑是造型艺术的观念,同时让学生了解任何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必定是与当时当地的物质技术条件结合的最完美的优秀形式。所以任何一座伟大的建筑不是哪一个天才人物随心所欲地设计出来的。设计师要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要教育学生不能将建筑设计当成纯艺术来进行随心所欲的设计。如果这种思想泛滥,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不负责任的、乱七八糟的建筑垃圾! 人类的“住”文化就是大艺术理念的体现。建筑是艺术,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同样也是艺术。它们都是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 中国古建筑之所以在世界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自有其道理。中国古建筑的主材是木材,由于木材的结构性能与加工特点,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造型特点,即轻盈、玲珑剔透、舒展大方。中国古建筑之美体现在屋顶之美、构架之美、屋面曲线之美、檐口曲线之美、翼角之美、装修彩绘之美等。要让学生对中国古建筑之美有理性的认知,这样将来在设计中可最大限度地消灭许多假古董和伪古建筑。 园林设计中的艺术含量是极高的,尤其中国园林设计是融诗、书、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园林设计是情的设计,设计师应善于采用寄情于景的设计手法,让游园的人能触景生情,通过置身于景中的人而从景中生出情来。这一因果的形成,设计师没有高深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是绝对不行的。组景要有极高的绘画构图能力,游览路线的设计要体现人性化,要有流通空间理论的认知原则,所以该教材突出了一个“情”字,落实一个“美”字。 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园林设计极为相近,在该教材中突出了综合设计理念与现代审美理念问题。综合设计理念中主要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二是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尤其突出了为儿童、残障人士设计的原则,还提出了景观家具的设计原则。现代设计一定要体现现代审美情趣,其中主要体现工业技术美与机器加工美,即材料的固有美、加工技术美、肌理美和固有色之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设计之美。 室内设计也是主要体现空间构成与空间组合之美,这需要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要理解现代空间设计的全新理念,即流通空间设计的原理、虚拟空间的设计理念,同时还要理解建筑构建装修的美学原理,又要学习室内陈设设计、室内照明设计、室内绿化设计的艺术原理。这都是目前比较前沿的新理念,必须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这要求设计师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这更进一步证明了设计是大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示业是当今科学、文化、艺术、商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艺术含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展示设计是文化创意的开发,创意所指哪些内容呢?就是培养社会应用与管理型人才,注重教学,使设计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就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将产品转变成商品,进而将商品转变成用户的用品。这是多学科的综合,它包含经济学、管理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CI策划、展示设计等多学科的交融。该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展示的文化创意设计、标志的文化创意与设计、展示的版面设计与展示道具设计等内容。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和钢笔建筑画技法这两本教材,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培养学生快速表现设计的意图,二是极大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与艺术修养。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手绘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那我们的教育可以肯定地说,那是非常失败的!如果我们培养的设计师连最基本的表达能力都不具备,这样的设计师是不合格的。要想成为合格的设计师,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设计意图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极强的造型能力。所以教材从最基本的点、线、面等要素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准确表达能力。 该系列教材重点突出了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大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地位。高质量的生活就是艺术! 天津美术学院 2015年1月18日于艺匠斋 前 言 若要给景观以简明的概述,可将“景观”与“观景”对应理解,就此而言,景观设计即塑造、经营所观之景。这个过程给了我们一个放下小我,而关怀整个环境的视野。 就宏观层面而言,环境乃个体之外的一切,对环境大系统的认知,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及设计主体“人”的理解与深刻认识,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前提。 中国自古尊奉自然,寻求某种答案时,先人们往往或仰观于天空,或俯察于大地。同时,古人更将自己的一腔情感洒向自然山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以此成就壮美诗篇,展现内心之志。自然环境中的风、雷、雾、云、雨、雪、阳光与大地上生长的万物,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人自身便是自然的一部分,依托她,人类才有家园,才会成长,才可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历史与现今反复印证,我们终究无法与自然脱离,以设计塑造出可触及、可感知、可畅想,与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是景观设计的追求。 现代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都是伴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社会整体实践的不断积累而应运而生的,人类社会的逐渐成熟、人类的不断成长、认识程度的增进,决定了景观设计的方向与职能。 同时,作为设计者,深刻地认识人、了解人也是始终研究的课题。在现代大都市中,人的社会性彰显无遗,景观设计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设计塑造了环境,潜移默化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与此并行,景观设计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关注,仍是不可或缺的,这直接关乎各类环境中人的感受,会直接影响人的状态。人的生理特点、心理诉求,群体与个体、个性与情怀,是景观设计的基点。 就具体操作层面而言,书中针对景观设计“怎样开始”、“如何构思”、“怎样深入”等常见疑问切入,以“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是可以学会的”、“以设计观念为先”为主线,强化设计分析,案例丰富、内容翔实,生动细腻地展现设计构思与过程。 本书围绕以下三条核心观点展开。 一是,“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日常教学与时下设计中,重后期效果展示、轻构思立意,重技法表现、轻分析定位,重图面成本、轻规范度量等常见现象,以及造成的景观设计作品或为东施效颦般的低级模仿,或为千人共面的平庸复制;有些则貌似突破,但仍不免流于空洞形式探索的种种结果。本书在对景观的常见设计类型、设计手法加以分析梳理的基础上,重设计实践,案例解析,强化景观设计程序,深入浅出,针对设计项目的各环节,以解决问题的角度,将设计全过程详细展现。 二是,“设计是可以学会的”。针对将设计结果差强人意更多地归结为设计者的天分,而教材、著述乃至于各媒体,更多地传达出对设计大师、对名作经典的仰慕之情,欣赏结果多、分析过程少的现状。本书尝试分析设计构思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旨在激活学习者的创造潜能,努力尝试打破面对白纸的尴尬,让设计成为可学习、可操作的过程。力图将景观设计这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过程,通过知识与技术的高度结合,逐层推出,让学习者可触可感,激发兴趣,累计素材,达到在设计中学会设计的目的。 三是,“以设计观念为先”。玛莎·施瓦茨曾谈到,“当开始学习风景园林时,我就发现这个行业侧重于传授有关技能、传统以及高品质材料应用方面的知识。我认为其对技术及材料的重视过多,而对设计思想方面的关注或兴趣却太少。在艺术领域,观念是设计的核心,而在风景园林领域则是功能占据核心地位。”社会不断前进,世界持续发展,物质的丰沛与原有使用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注重技术手段、物质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设计要跟上,更要引领大众精神层面的不断攀升,在景观设计中,观念、设计思想尤为重要,这也是本书开宗明义,首章就谈构思方法的初衷。 希望本书可以唤起一些思索,引导学习者以设计的视角重新审视景观环境,通过发现、分析、认识、解决的思路为景观设计铺垫,掌握更为多元的构思方式,整体把握、规范设计细节。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并塑造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艺术与科学,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空间与生活质量。借由它,人们受美的驱使、爱的感召、科学的指引,将逐步营造出与自然共融、合乎社会进程的人类理想的栖居环境。 本书由任海澜编著,在成书的过程中,朱小平、张海玉、李云朝、朱丹、王金麟、王钫、赵廼龙、董薇、朱彤、卢雲、张志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由于笔者精力和能力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本书的PPT课件请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下载。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