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简 介本书以战略与管理理论及思想方法,结合诸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出战略与管理的定量研究基础的内容与方法论范式,旨在补充和完善战略与管理理论,丰富清华大学的课程教材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学、预测理论、决策理论、评估与评价理论,提出战略调查统计、战略预测、战略前评估、战略决策、战略执行(实施、控制与调整)、战略后评价的战略定量研究基础的体系方法理论,并主要从战略预测与决策的角度进行了深化。本书旨在使读者进一步提高战略预测和战略决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执行能力。本书主要有三大用途:提升读者的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能力;创建战略与管理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方法论范式;为提供知识贡献、面向知识管理、创造公共知识的研究人员提供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教材。
绪论 战略简述 现今,“战略”一词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常常出现在媒体的宣传中,国家发展战略、企业竞争战略、军事战略、人口战略等概念无一例外。那么,战略究竟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围绕战略的研究有哪些?学术中的战略相关理论与实践应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如何?在本书正式论述战略定量研究——预测与决策的方法与模型之前,本节将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专栏0.1 战略的起源“战略”一词是舶来品,最早来自于战争。它源自西方,英文为strategy,而其词根则出自于希腊。据《战略研究》一书考证,古代希腊语中有“stratos”一词,意为军队,并衍生于“strategoes”,意为将军;衍生词“strategama”,意为战争中所用的诡计。可见“战略”一词在希腊古语中意指和战争相关的谋略等。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虽未明确提出战略的概念,但相关的观念已经形成。孙子的这部兵书可谓一部战略著作,其中蕴藏着诸多的战略思想。在西方,古希腊的战略观念最早出现在哲学和史学著作中。直到18世纪,法国人梅齐乐将那些古代的名词挖掘整理,并在其著作《战略理论》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战略”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作战指导”。拿破仑战争后,战略思想迎来了新的发展,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两位大师将战略发展成为一门学问,《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念》成为了近代西方论述战争的经典,对资产阶级战略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略,概括地讲,就是根据内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其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做的总体规划。 从一个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战略作为一门与很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发展进程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学、科学哲学的发展态势具有较为相似的特点,具体的表现为:战略和科学类似,首先都是在应用层次的应用科学,包括具体的自然科学对于自然界的改造,以及与之对应的战略应用(战争中使用的策略、计谋、战略方法)。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科学技术出现了科学技术管理,而战略也被推广到非军事领域,诸如政治和经济领域,涉及企业管理、国家发展策略相关领域等,其含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谋略、方案或对策,出现了战略管理这门学科;在这之后出现了科学学这门独立的学科,专门用科学学的方法来探索科学这门学科发展的机制、环境等客观规律,而与之对应的战略学概念还只是有些萌芽,没有最终形成;科学学发展产生了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的高度来探索科学发展的本源逻辑关系,而当前对于战略的研究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作为战略理论的相关研究,下面具体地对战略科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进行论述。 1. 应用战略学 应用战略学是战略在军事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研究战争全局和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的学科,是军事研究的最高领域。战略学来源于战争、战略的实践,其形成与发展,受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如前所述,孙武的《孙子兵法》是研究战法的兵书,讲述战争的谋略,而不局限于战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思想的高级体现,《孙子兵法》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战略(学)的著作。而西方最早的战略著作——由拜占庭皇帝莫里斯署名的《战略》一书主要阐述战术问题。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P.G.von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对战略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军事著作,都对战略问题作了科学的概括,奠定了无产阶级战略理论的坚实基础。 应用战略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战争中各种因素及其对战略的影响;战争指导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战争的性质;进行战争的样式、方法;战略方针、战略计划、战略布局、战略指挥等战争准备和实施的指导原则;后勤、战略后备等问题。战略学在战争、战略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其理论体系,发挥其理论先导作用。战略学以战争为研究对象,它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战争规律,为战争准备和实施提供指导理论和方法。 应用战略学从属并服务于国家、政党的政治。政治规定战争的性质、目的和政策,并规定战略学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为一定的战争的政治目的服务,决定了战略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战略学在军事学术中居首要地位。它不仅统率战役学、战术学,而且为军制学、军队指挥学、战争动员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等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发挥了指导作用。同时,战略学也利用其他军事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如今的战略学与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断形成许多新兴交叉的研究方向。战略学中的概念也不断地扩充。大战略将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相结合,并将战后和平纳入研究的视野,将战略的范畴扩大到较高级的战略;国家战略概念则打破了战时与平时之间的分界,确立了平时战略;总体战略则由上到下,由点到线,通过对战略分类,协作各种战略,适合各种环境。 应用战略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代:前核时代与后核时代。前核时代,追溯到更古时候,那些有战略思想的人基本均是军人或者统帅,他们通常是先有军事经验,后有思考,著作以实用为主,很少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进入核武器时代后,战略学的研究进入了现代战略学阶段,正式出现了战略研究(strategic studies),并发展成为新的学科。1958年成立的国际战略研究学会最早使用了“战略研究”一词,依然以军事为范围,其后逐渐扩大到国际事务相关问题。战略研究不再只是军人的专利,出现了专门研究战略的学术机构与咨询机构,并显示出高度的技术化倾向。 2. 战略管理 伴随现代战略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领域引入战略,形成了当今战略最热门的一个研究门类,即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是战略及战略学的知识扩展应用到经济管理领域后出现的新名词。为了应对企业所面临的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大的市场,越来越快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管理亟待新的理论引导他们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规划。1957年出版的《经营中的领导能力》(菲利浦·塞兹尼克)和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这两本书把战略思想引入了企业管理范畴。企业战略管理探讨如何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变化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何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应对环境变化;如何实施竞争战略,战胜竞争对手;如何安排企业的各类资源,尽可能追求更大的利润;如何突破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长久有效健康地发展等。 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是怎么制定的?如何实施战略管理?这些命题成为管理学家与战略制定者研究的主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各派争鸣,建立了不同的理论。具体来说,借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明茨伯格教授对此的总结,战略管理分为十大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各家特点如下。 设计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 计划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正式的过程; 定位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分析的过程; 企业家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预测的过程; 认识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心理的过程; 学习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应急的过程; 权力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协商的过程; 文化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 环境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反应的过程; 结构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做一个变革的过程。 不同的学派对战略的侧重点或者战略的出发点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战略管理是指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能让实施控制,使战略单位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要点有:①战略管理是把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实施与控制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管理过程。②战略管理是使单位各部分有机整合、产生整体优化的集成效应,以达到战略目标的过程。③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动态管理过程。 详细来说,战略管理包括以下四个过程:①战略分析与制定。确定企业任务,对企业生存环境做SWOT分析,认定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企业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建立长期目标,制定供选择战略。②战略评价与选择。对企业可选择战略进行评价,根据发展要素特点及目标选择,结合企业当前资源配置情况作出选择,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③战略实施与控制。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员工和配置资源,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对该战略进行实施效果的及时反馈,及时动态校正。④战略后评价。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偏措施,为下一次企业战略制定提供经验与修正。战略预测与决策、实施,反馈与控制示意图如图0-1所示。 图0-1 战略预测与决策、实施,反馈与控制示意图 3. 战略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略领域面临许多新问题,范围拓宽,性质变复杂,专门从事战略研究的非职业军人参与到战略学术研究中,并不断把新的理念引入到战略领域,使用新的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运筹学、系统动力学、信息论、控制论等科技理论被引入战略研究领域,并采用科学化的方法研究战略。计算机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这种新式研究工具的发展。在现代战略研究中,科学方法论,以及定量的数量研究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无不揭示着战略学萌芽的出现。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将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入战略,则赋予了战略新的含义。战略科学化,就要重视模型与计量。曾有波兰学者认为:“孙武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他对于现实所采取的科学研究途径。他的书在中国,甚至于在全世界,都是最早提倡对于社会现象采取科学分析方法的第一本书。其中包括若干量化评估的观念,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引用……”科学追求知识,知识是对长期经验累积的升华。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如何发展表象后的共同规律,需要使用科学方法,将战略史实背后的规律精炼提取,形成属于战略本领域的方法论。 4. 战略哲学 战略本身是一门艺术,无论叱咤风云的战场指挥官,还是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或者是今天横跨地球的跨国企业战略家,他们对于战略的把握可谓达到了艺术的境界。孙子说的“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就是艺术含义,“不战而屈人之兵”更是战争艺术的最高境界,军事的目的不在于战争,而是在于阻止战争。 无论把战略看做经验的积累,科学的方法论,还是带有某种艺术成分,战略与哲学都具有其相似的发展路径。哲学家们最早研究万事万物的现象特征,并探求其背后的可以统一自然界的不变规律,后来逐渐有哲学家提出各种哲学概念与理论来解释世界的本源问题。可以说战略本身是一种思想方法,具有哲学特性,这些哲学思想体现在从古到今的各类军事战略著作的描述中。由于这些军事著作的写作目的更侧重实用性,因此并未做更深入的哲学研究。 战略与哲学相结合,形成战略哲学,是战略的最高知识形式,以理论的形式研究不同的战略分类背后共同规律和一般价值的理论。目前对战略哲学的内涵存在如下见解:战略哲学是“哲学在战略领域的具体应用”,是“研究战略实践活动的内存本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战略哲学具有一般哲学的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战略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一种系统化的方法论,是我们研究战略的最高知识形式,是人类规划预测未来的一种手段和武器。 战略哲学是一个对战略学知识加工的过程,提取分析战略背后的价值与共同规律。 战略哲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战略哲学的研究使得具体战略问题的研究更加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为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略哲学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作为一门综合交叉的学科,战略哲学具有战略学实践性与哲学一般规律的客观性特征。 战略哲学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战略哲学作为人类对战略的认知成果,既有经济知识,又有理论知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战略哲学力求做到全面地反映战略本质,把握各类战略问题的各个方面,系统化研究战略,防止片面和僵化。同时,战略哲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战略的动态过程。伴随战略问题的多样化,战略内存的价值变得多元化,需要对战略进行不断地认识与再认识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战略的本质。在具体的战略问题中,机遇到处存在,如何通过研究一般的方法而去把握具体战略问题的确切内涵是战略哲学不断进步的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要求战略哲学不拘限于一般哲学的方法论,使其以全新的理念来替代过去认识的片面与武断。 但战略哲学与一般哲学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也不仅仅是战略学。它是哲学与战略科学的边缘性理论,偏应用哲学。通过哲学理论的指导,揭示战略的本质,将哲学方法论应用到具体的战略研究中,在这里,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依然是战略哲学研究的主体。同时,战略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证性和实践性。它拥有哲学的哲理,又具有战略学的可实践性,在哲学与战略学之间起到纽带作用。 在当今世界,“战略”一词已经突破了军事领域的范畴,渐而转向经济、社会、科技,甚至国家综合发展等其他领域,“大战略”、“国家战略”、“全球战略”等概念表明战略理论变得更加复杂,战略内涵更加广泛。战略哲学以哲学一般方法论为基础,对战略问题背后的本质、规律,从总体和部分等角度深入研究,将是研究各类战略的有力武器。 专栏0.2 美国的冷战战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二战”后即开始的冷战时代宣告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最终通过各种战略战胜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联盟。固然苏联解体有其内部深层次的原因,诸如经济问题、体制问题等,但美国从战后实施的一系列冷战战略(如图0-2所示)对于瓦解东方阵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治上,美国的冷战战略在苏联和东欧培养并加强了反社会主义因素,使得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气氛变得紧张,加速了东欧剧变。经济方面,美国实施著名的以“马歇尔计划”为主的对外援助战略,帮助西欧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复苏,巩固了冷战的前线,加强了自身阵营的力量,扩大了反苏反共的势力范围。同时美国对苏联集团实施长期的贸易管制战略,使得苏联集团没有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获得足够的发展,加剧了苏联的内部经济矛盾。军事方面,实施一系列的遏制战略,将苏联拖入了长期的军备竞赛中,恶化了苏联原本就脆弱的国民经济体系,最终拖垮了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舆论工具,不断地进行宣传战、心理战,动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不满;努力地宣传西方的人权与民主理念,加强对东方阵营的强权制度的抨击,获得了大量被表面现象迷惑的不明真相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众,从而从最根本上瓦解了社会主义的信仰基石。美国所实施的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没有经济援助战略的实施,便无法获取西欧各政权的支持,无法完成冷战最前沿阵地的布置,也无法以经济成就印证其所谓资本主义优越性的舆论战略。没有舆论战略中强化东西阵营对抗的紧张气氛,苏联不会将精力过分集中在军备竞赛上,加上经济方面的贸易管制战略,使得苏联阵营的经济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同时很严重地内耗着其经济元气。美国的冷战战略是美国战后实施全球战略的一个分支,是战略成功的典范,最终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无论军事、经济、舆论,还是社会发展方面。可以说,美国的成功就是战略的成功。 图0-2 美国的冷战战略 无论什么阶段,战略的特殊性决定了战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性质: (1) 全局性。作为高层次的谋划和决策,战略要顾及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和各个相关领域,即所谓战略全局。这种全局性在研究上的表现,大到整个国家、整个战区,小到整个行业;在时间性上,战略贯穿了战略准备与实施的各个阶段。战略的制定者需要通观全局,运筹帷幄。 (2) 阶级性。战略起源于战争,是战争就必定牵涉政治与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因此战略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本节以美国的国家战略为案例来描述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充分体现了战略的阶级性特征。另外,战略具有对抗性,制定和实施战略都要针对一定对象,通过对其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适当的战略目的;战略要具有预见性,战略的制定者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在综合分析了现有的资源与条件下,制定将来的发展目标、实施手段与方案。所谓预见性,需要对国际国内的战略环境和敌对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做出全面、准确、科学的预测,判断威胁与潜在机会的性质与可能性,对于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样式、规模以及进程、结局等有准确的把握,为制定、调整和实施战略提供客观依据。著名的美国智库、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曾准确地预测了朝鲜战争的爆发、发展和结局。 (3) 谋略性。战略是基于客观情况而提出的克敌制胜的斗争或竞争策略。它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方法。对全局进行谋划,强调深谋远虑,手段灵活,以智取胜。 正因为战略的这些特点,因此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手段必不可少。科学的战略制定需要用定量的模型对战略进行战略预测与决策。所谓战略预测,是对战略现象未来发展前景的测定。战略预测就是根据战略发展的历史资料、现在掌握的战略信息以及主观的经验教训、客观环境的条件,对战略活动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战略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也是政府编制计划和出台政策的依据。而战略决策则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在可选的战略选择方案中选择出某一实施战略或者战略组合。而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战略预测与决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定量分析工具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