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简 介本书首先从管理主体及其层次、管理客体及其领域、管理活动及其过程入手,建立完整的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介绍管理领域维、层次维和过程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而解决了管理类专业“知识割裂”的问题。然后,按照这3条逻辑线路步步深入地展开管理学的完整体系:从领域维入门,通过对营销、生产、物流、人力资源和财务等管理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介绍,为后续学习奠定实际的背景知识;沿层次维提高,阐述战略、战术和作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协作机理;由过程维深入,详细介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经典原理与创新成果,以及各管理过程的相互关系。本书内容经典而前沿,体系完整而严谨,表达深入而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本书适合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以及企事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参考阅读。本书课件下载地址为http://www.tupwk.com.cn。
《管理学原理》自2002年出版以来,得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好评,尤其是管理的三维金字塔体系,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纷繁内容纳入了一个科学的框架体系之中。此后,本书的编著团队一直持续从事管理学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应用实践,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论著。例如,发表了“管理科学教育和实践中的若干问题”、“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相互协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战略、战术、作业管理:多层次一体化运行”、“面向集成化MIS的三维管理体系结构及其集成计划与控制”(被EI国际检索系统收录)、“企业战略—战术—作业多层次管理的二维特性与一体化机理研究”、“决策者SRS综合素质的矛盾—调和模型及其优化思路”等论文;出版了《决策科学与艺术》等著作,此书获得了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本团队申报的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三维体系的管理学精品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并出版了专著《管理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这些成果和项目资助说明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已得到学界专家的认可。基于这些研究工作、教学实践和管理应用,我们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再造式”升级,并将第二版书名更新为《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以凸显本书的主要特色。 本书第二版在保留第一版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和优化。该新版教材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色。 1. 构筑管理的三维金字塔体系,克服“知识割裂”问题 本书不仅深入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作为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还承担了描绘各门管理类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任务。我们系统地梳理了众多管理学科及课程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纳入统一的科学体系之中,构建了包含管理领域维、层次维和过程维的三维金字塔结构的“管理大厦”,使读者对各门管理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便于系统掌握管理科学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解决以往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割裂”问题。 2. 从领域维入门,介绍实际管理系统的运行概貌和背景知识 本书将“管理领域”的内容安排在第二章进行介绍,其目的是使读者,尤其是从未接触过企业实际的低年级大学生,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管理原理之前,先了解一下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背景,对企业的营销、生产、物流、人力资源和财务等各领域的运作机理和管理概貌有一个基本认识,以便于后续知识的掌握。 3. 沿层次维提高,分析战略、战术和作业管理的协作机理 本书将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推广到战术和作业管理层面,研究战略—战术—作业多层次管理系统及其集成化运行机理,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领悟各管理层次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而且,本书在后续章节中还多次应用并深化了层次维的管理理论,例如,在“决策与计划”一章中介绍多层次目标体系,在“控制”一章中介绍多层次集成控制系统模型等,从而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完整知识体系。 4. 由过程维深入,阐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经典原理与创新成果 (1) 计划:理顺决策与计划的关系,突出决策过程 本书将决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决策与计划”一章,理顺了决策与各管理过程尤其是计划过程的关系,确立了决策在整个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大过程职能中的统领地位,使得诺贝尔奖得主、决策科学学派创立者西蒙提出的“管理就是决策”的思想与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融为一体。由此还确定了似乎游离于管理过程体系之外的“环境分析”的归属,将其纳入决策与计划体系之中。 (2) 组织:引用系统工程原理,强化组织分析与设计 关于组织过程的内容安排,在理论上一直缺乏一种有说服力的逻辑主线。根据系统工程原理,组织结构所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据此,本书将组织结构内容整理成组织结构分析以及组织结构的要素设计、型式设计和运行设计等几个步骤,这样在原理和逻辑上都更为科学与合理。此外,组织行为学是组织和领导过程共同的理论基础,因此本书将个体行为分析和群体行为分析前移至组织一章中阐述。 (3) 领导:构建领导理论和方法体系,凸显“理论丛林”的内在条理性 领导过程公认的内容有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沟通技能,直观上似乎只有第1部分与领导过程有关,再加上在这些内容中各种理论流派十分密集,不便于初学者理解。本书首先将这3部分统一归入领导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中,并把激励理论作为基础安排在最前面,且分别“正名”为:领导的激励理论、狭义的领导理论和领导的沟通技能。其次,将繁杂的激励理论梳理为4类:内容型、过程型、反馈型和综合型激励理论;将纷错的狭义领导理论归纳为3类:领导特质、领导行为和领导情境理论;并侧重说明各类别之间以及各类别内的理论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凸显出这些“理论丛林”的内在条理性。再次,关于领导的沟通技能,本书以沟通过程模型为基础,将沟通媒介、沟通渠道和沟通障碍串联起来,以体现其内在关联性。 (4) 控制:引入现代控制理论和信息技术,探讨管理三维体系的综合控制 控制过程和其他管理职能相比,是管理学研究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书将现代工程控制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相结合,从3个管理维度着重介绍3方面的综合控制问题:管理过程视角的控制原理、管理领域视角的控制内容与方法,以及管理层次视角的集成控制。并对管理控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类,提出了事前—事后控制的三道防线原理,研究了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前馈控制和多层次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机理。最后,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介绍了基于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控制手段。 5. 以读者为本,为中国管理学教育“量身定制” (1) 知识系统化,体系关联化 我们知道,系统化和关联化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也便于综合应用。本书不仅注重知识点的介绍,而且更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在三维金字塔结构的总体框架下,本书在第一章介绍了3个管理维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七章分别介绍管理领域维内部、管理层次维内部和管理过程维内部的相互关系。此外,一方面在介绍比较复杂的大类知识之前,本书都要描述其总体的框架体系,另一方面在介绍其中各种具体理论时,还注意辨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读者在学习纷繁的管理原理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整体和清晰的认识。 (2) 目录结构化,结构扁平化 “知识系统化,体系关联化”靠什么来体现呢?——靠结构、靠目录。本书精心设计了结构化很强的目录体系,以便读者直接从目录上就能够看出章节和内容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如图0-1)。此外,本书力图使各个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直接在目录上反映出来。为此,我们尽可能减少标题的层次,通过篇章结构的“扁平化”使得重要理论能够在目录中“浮现出水面”,以便于读者迅速查阅。 图0-1 本书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文例融合化,案例习题化 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但不容易用好。本书一方面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描述,另一方面也反对“为案例而案例”,避免生硬地植入一些冗长、与理论联系不紧密或不符合国情的“案例故事”。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本书在内容中随时嵌入一些短小精悍的例子。如果需要安排较大的案例,则列出一个标题专门介绍,作为正文的有机部分。我们认为,例子不论长短,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理论就达到了目的。在排版上,本书也不对案例和正文做人为分割,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以便读者阅读时一气呵成。另外,本书每一章都设有一个与本章理论相吻合的案例分析,主要选用“本土化”案例,且以“应用论述题”的形式安排在各章的习题中,给出背景材料和问题,详细解答列在书末。这样有助于提高读者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习题规范化,试卷应试化 为便于读者综合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也为了满足读者参加课程考试、考研和任职考试等应试需要,本书每一章都配有本章习题,最后还提供一张完整的全书模拟试卷,所有题目在书末均有详细解答,让读者在使用本书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本配套的精选习题集。关于习题和试卷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参考了国内各类管理学考试的试卷,从中归纳出比较共性的规范模式,最后确定本书的习题和试卷均由单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概念解释题、理论辨析题和应用论述题等几个部分组成。 (5) 内容国际化,行文中国化 本书以国外经典教材的原版和翻译版为主要参考书,并参考一部分有影响的国内教材,以及有关的论文。在编著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大量的译文拗口、含义不清或不通顺,术语提法不统一,理论出处和时间混乱,以及姓名翻译不一致等问题,我们都一一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和确认,选择和使用比较规范、准确和中国化的表述方式。对于有多种常用名称的概念和理论,本书予以适当说明,以方便读者阅读其他参考书。书中的关键概念均采用黑体加粗形式,以便读者查阅。同时,本书精心设计了许多结构图、表格和公式来辅助文字表述,以增强内容的易读和易理解性,并降低语义的模糊性。此外,在排版上我们并未追逐国外某些工商管理教材“板报式”的流行风格,还是采用中国成人读者习惯的顺序阅读的形式,以免过于花哨的版面给阅读造成额外的障碍。 本书的编著团队由长期从事管理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教授(博导)、副教授(硕导)、博士和博士后等组成,具有从事企事业组织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的丰富经历,以及国外的研究经历,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其中,张智光负责全书体系构架的设计和统稿工作,撰写第一章的第一节至第五节和第七节、第三章和第七章以及其他各章节的部分内容,并对全书进行反复详细修改和内容更新;陈岩撰写第一章的第六节和第八节;张浩撰写第二章的第一节、第四节至第六节;宓燕撰写第二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杨加猛撰写第四章;蔡志坚撰写第五章,对第二章和第六章进行初审,并参与了本书的策划工作;谢煜撰写第六章。由于工作和攻读博士学位等原因,本书第一版有两位作者姚惠芳和谢海涛未能参加第二版的编著工作,在此对他们在第一版中所做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内容经典而前沿,体系合理而严谨,表达深入而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联系实际。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企事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阅读。最后,真诚希望本书读者能对该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电子邮件是zzgemnfu@sina.com。 2010年1月22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