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简 介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和隔离。技术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要力争在这两种文化间融会贯通,才能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全面塑造自我。本书详细归纳了信息技术人才成长中的各类社会客观环境、个体主观修炼以及基本人文视野等因素,系统分析了信息技术中的内在人文文化现象,进而提出了信息技术人才在这两种文化间成长的具体特点和规律性。本书力争深入浅出,既有条分缕析的逻辑建构和推演,也给出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是技术人才学方面的前沿之作。本书适合作为信息技术各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的培训教材、信息技术咨询顾问的拓展资料,以及社会各类技术人才及技术爱好者们参考阅读。
前 言 信息技术人才,诗意地成长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致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 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引自: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 以上是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海德格尔通过解析这首诗,尤其是其中“人,诗意地安居”这个很美的意象,来阐述了人的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对技术有着深刻的反思和反省,他以此阐述了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立足之地、如何度量、最终归宿等问题的理解和结论。这是对技术条件下人的存在的最有“诗意”的见解。 海德格尔的“安居”说,用来理解信息技术人才的成长是最好不过了。按照社会的理解,信息技术人才可不就是“诗意地安居”的!他们精通高技术,满口新理论,坐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说着几国的语言,挣着不低的薪酬,衣衫鲜亮,宝马香车,是空中飞人,劳顿并快乐着。这是号称“白领人士”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社会的梦想,是时代的诗意。 真是这样的吗? 海德格尔在分析荷尔德林的诗句时,特别注意到诗人写道的“诗意地安居……”之后的“于这块大地之上”这个补充。他分析说,“诗意地”一般会被人理解为虚幻缥缈的,是在现实的上空。但这却是一个误会。人无论有多大的劳绩,也不能飞翔凌越于大地之上,脱离大地的束缚。更进一步地,海德格尔说道,其实正是诗,才首次将人带回大地,使人属于这大地,并因此使他安居。 人们所看到的信息技术人才的“诗意地安居”,是他们所取得的劳绩,让别人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在一个现实的上空,在常人所不能及的高度。实际上,信息技术人才不能、也从来没有脱离过大地。 什么是“大地”?海德格尔说,大地就是人的立足之地。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何处?立足于他们成长的所有环境要素之中。成长是一个平常的话题,是一个每天都在发生的话题,是一个终身的话题。对于信息技术人才来说,这个话题和其他的群体还有所不同,充满了许多新鲜的、特定的、变动的东西,其中有很多感受,是身临其境的人冷暖自知、莫可名状、不足为外人道的,于是就造成了外界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种种误解;更重要的是,那些身临其境的人,也往往混沌而不自知,不知自己立足于何处,以什么状态成长和生存,将要寻求什么,以什么作为价值标准,等等。如此说来,成长和存在就均失去了“诗意”。 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这些概念的辨析之中。如果不思考这些概念,就不能理解信息技术人才心灵和血脉中的特质何在,也就是说,他们和一般的人才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这需要纵览整个社会的发展史,从历史的大视野、大尺度中,可以欣赏到信息技术人才诞生前后的社会波澜,品味出什么叫做“时势造英雄”,什么叫“天降大任”。 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比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等。如果不拨开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就难以看清信息技术人才身处的外界环境如何,以及环境如何与他们相互作用。从而就难以回答,在同样的时代和社会中,何以信息技术人才的成长图景会与他人不同。这需要梳理社会的微观结构,以一种解剖的、细部的视野,来探究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属性,从中感触到他们成长的艰难、成功的不易和成才的可贵。 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他们内在的因素之中,包括身体的、心理的、思维的、情感的、学习理念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如果不反躬自省,就不会理解这种内在的秉性是如何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在暗中把持着信息技术人才的成长过程。这需要深入人的心灵,以人文主义的关怀来关照它对成长的影响,从中发现当我们向技术靠拢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却在远离自己,这是多么值得警惕的事! 信息技术人才,立足于他们的视野之中。成长以时间计算,总有限度;以视野计算,则大到不可限量,不可数说,如佛祖所说之恒河沙。作为技术人才,总要有一些人文的大视野,总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这需要跳出技术的圈套,俯视它,审读它,分析它,反思它。从中会发现,技术对于人的塑造固然有用、有利,却难有趣,也少有“诗意”。 所以需要呼吁,信息技术人才理应诗意地成长!时代和社会将一个最壮观的事业交给这群人,也就是将未来托付给他们。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美的事情。如果身临其境的人,反而没有了一种从容,一种大气,一种美感,一种诗意,那可见他们还并没有做好准备;如果他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到舒服,感觉到爽朗,感觉到诗意,他才真正地站在立足之地。请思考海德格尔的话:正是诗,才首次将人带回大地,使人属于这大地,并因此使他安居。 由此要记住:诗并不是成长的结果,而是成长的原因。 更进一步,“诗”是什么?海德格尔说诗是一种“度测”,这有些晦涩。本书中将诗理解为一种信息技术人才成长的状态。对成长状态的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或者说“度测”,“诗”可能代表着那种尽善尽美的、健康的状态。标准来源于两个文化体系: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它们之间有很多矛盾冲突之处,但并非不可融合。单凭某一种文化,是可以确定出某种标准的,但是只有从两种文化交叉的地方所确定的标准,才最接近“诗”的本意和境界。 本书的各个章节,都是力图来诠释这个理念,展示信息技术人才立足的大地,究竟是怎样一种风貌;展示信息技术人才在两种文化之间,究竟在如何追求“诗意”的成长。这种展示,也许有人觉得分辨率太高,有人觉得还粗;有人觉得不够聚焦,有人觉得过于具象。但是不管如何,它们都是试图在传达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那就是: 信息技术人才,诗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