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认识到人际沟通与交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使读者掌握沟通与倾听的基本技巧、交友沟通技巧、管理沟通与谈判技巧、跨文化沟通技巧等。本书针对各种沟通情况配有自测题,让读者能够通过自测题找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达到提高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目的。    本书配有课件,下载地址为:http://www.tupwk.com.cn。
序 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际沟通的能力与技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一个人的成功,15%来自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85%靠他与别人相处的方式方法。美国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员工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被解雇的占82%。这些数据都说明沟通与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成功人士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每个人生存在社会上,都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80%是因为沟通中的误会而产生的,懂得如何明确简洁地传达信息,学会倾听避免产生误解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沟通的品质决定了他生活的品质。亲子之间需要沟通,夫妻之间需要沟通,家人之间需要沟通,朋友之间需要沟通。在一个企业组织当中,各个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更需要沟通,所以沟通无处不在。沟通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更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许多人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因为与他人形成并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是极为寻常的人类活动。然而,为什么我们会经常误解彼此呢?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不懂得尊重对方?为什么会有人闹矛盾甚至吵架?这些都和沟通的艺术与技巧有关。例如,在会见领导或重要客人时,应该关掉自己的手机。如果我们在会见刚开始之前,当着对方的面关机,就会明确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对方会从心底里感激你的尊重,交往就会顺利许多。每一个人自出生起,沟通与交流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继续的一种行为模式,沟通与交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沟通与交流使我们彼此了解,使我们互通有无,使我们化干戈为玉帛。 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素质。“90后”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从小就受家长宠爱,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往往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开设了通识必修课“人际沟通与交流”。本书内容已经在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经过两轮教学试用,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本书的框架结构体现了学校提出的“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实境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书中以知识要点结合大量案例和相应的技能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各章后面配以思考题、情景模拟、沟通训练游戏以及案例分析等,训练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突出实用性和对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书旨在为学生精心打造一本教材,让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与交流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更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有所影响。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观点中走出来,让他们认识到对人际沟通与交流进行系统学习的价值,从而将知识应用于日常行为举止上,希望能够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案例和简明易懂的语言来达到以上目的。本书每章都配有自测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测题找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的弱点,达到提高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目的。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应该为教师提供教学上的指导和帮助。本书各章末的情景模拟和沟通训练游戏为教师提供了训练学生沟通能力的方法,使理论知识和模拟训练很好地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尽快提高学生的能力。 余士维先生说过,沟通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成功的沟通依赖于沟通的技术,而沟通技术的核心又是个人修养与心态的外在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需要表达出来的,表达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日常沟通与倾听的技巧;职场沟通技巧与交友沟通技巧;管理沟通与谈判技巧;跨文化沟通与现代沟通技术等。 本书主编为李颖娟,副主编为丁旭。全书整个框架构思、内容安排及统稿由李颖娟负责。本书共十章,第一章、第二章由路明华负责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李颖娟负责编写;第五章、第八章由徐丹丹负责编写;第六章由郭婧驰负责编写;第七章由王柳燕负责编写;第九章由萨晓蕾负责编写;第十章由丁旭负责编写。 感谢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各位领导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通识学院张旭副院长对本书内容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反馈邮箱:113023777@qq.com,wkservice@vip.163.com。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