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简 介 本书介绍了从Java EE入门到当前流行的Struts 2、Spring、Hibernate、AJAX的主要内容,在介绍时并非简单地罗列Java EE的技术及内容,而是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动手实践Java EE,理解Java EE技术的核心,对Java EE编程产生兴趣。本书以一个小组管理的例子贯穿所有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使学生从易到难,逐步理解并掌握。 本书结构清晰,案例丰富,技术讲解独到,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Java EE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Java EE实训教材。
前 言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为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在本校和北京实训基地(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进行实训的授课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Java EE的技术,而是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动手实践Java EE,理解Java EE技术的核心,对Java EE编程产生兴趣,具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并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通过一个小组管理的例子贯穿所有内容,这是因为实训是分组的,学生对小组管理的内容比较熟悉。由于始终是一个例子,学生更容易体会各种技术的特点、采用框架带来的好处。在Java EE实训的教学实践中,作者也是采用这个例子来讲解Java EE中的各种技术的。主要的技术都讲解完后,进入项目阶段,这个阶段以学生为主,老师起辅助作用,每个组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项目,使用已经掌握的技术进行开发。 本书包含了从Java EE入门直到当前流行的Struts 2、Spring、Hibernate、AJAX的精要,但不包含细枝末节的内容,因为繁琐的技术细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于已经领会这些核心内容想进一步学习技术细节的学生,可以从网上或其他书籍获取这些资源,寻找资源的能力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本书的内容安排是层层递进的,对于没有学过Java EE的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对于已经掌握了一些Java EE知识的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当做一次提纲挈领的复习,因为人是会遗忘的。 本书涵盖了HTML、Servlet、JSP、JavaScript、Struts、Spring、Hibernate、AJAX等主题,将每个主题展开都可以单独成书,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经过了反复思考,既体现了每个主题的核心技术和思想,又不能占用过多的篇幅。 本书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Java EE概述)让学生对Java EE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2章(Java EE实训介绍)分两节进行介绍,第一节是作者多年实训授课的经验和心得。第二节介绍了实训中要用到的几个软件的获取和安装方法。 第3章(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介绍了HTML文件结构、页面部署到服务器、基本标签和表单。这些都是Java EE开发中必须掌握的。对于以前学过HTML语言的学生,这是对HTML语言的一次复习,也是Java EE实训的热身;对于以前没有学过HTML语言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章学会HTML语言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随后的Java EE实训,对HTML语言的其他细节具备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的能力。 第4章(Servlet)介绍了Servlet技术的主要内容。Servlet技术是Java EE的核心,掌握了Servlet技术,才能理解Java EE的其他技术。 第5章(JDBC)介绍了JDBC以及在Servlet中如何使用JDBC。因为Java EE应用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据库,所以本书在这里讲解JDBC的主要内容。本章还使用Servlet和JDBC开发了小组管理系统。 第6章(JSP)介绍了JSP的主要内容。JSP技术是Java EE开发离不开的。 第7章(JavaBean)介绍了JavaBean、模式1和模式2,并分别用模式1和模式2实现了小组管理系统,让学生对比体会MVC模式的优点。 第8章(JavaScript)介绍了在Java EE开发中经常用到的JavaScript技术。介绍JavaScript既是因为在Java EE开发中会经常用到JavaScript,也是为后面介绍AJAX做准备。 第9章(过滤器与监听器)介绍了过滤器与监听器的相关知识,在Java EE开发中,Struts 2是基于过滤器的,Spring是基于监听器的。 第10章(Struts 2)、第11章(Spring)、第12章(Hibernate)、第13章(AJAX)介绍了近几年Java EE开发中非常流行的技术,每一章都讲解了该技术最本质的内容,并通过小组管理系统这个例子让学生实践体会。 第14章(使用SVN协同开发)介绍了一个团队如何使用版本控制软件SVN进行协同开发。 本书结构清晰,案例丰富,技术讲解独到,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Java EE实训教材。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王映龙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刘春阳高级工程师,湖北孝感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熊曾刚博士。 本书的编写得到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和北京实习基地的所有领导、老师、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尽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