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您的应用程序的活力系数(virality coefficient)是什么? 当新兴的公司试图从风险投资人那里获得投资时,常会被问及这个问题。新产品的设计都会利用产品中的活力。像YouTube、Facebook、Ning、LinkedIn、Skype等公司都是凭借活力从零用户发展为拥有数百万用户。在很少或根本不进行营销的情况下,这类公司依靠集体智慧,使用户数量从一个用户发展到两个用户,然后是4个用户、8个用户,呈指数级增长。Hotmail用于发展其用户群的电子邮件形式中的简单链接方式不再能够满足您的应用程序的需要。Facebook和LinkedIn允许用户通过给其他人发送邀请来添加好友的方式构建用户自己的网络;其他应用程序(如Skype和Jaxtr)的原则是只要您连接某位已是其成员的人,就向您提供免费服务,从而鼓励用户注册。 不久前的情况还与此不同。我仍记得在几年前,我会忽略掉别人发送给我的在LinkedIn等网站上进行连接的请求。但过了一段时间,在频繁收到来自朋友和熟人的连接请求后,我到达了引爆点(tipping point),加入了该网络。除了口碑式推荐外,应用程序的核心用户群会让我看到连接网络的价值。他们是以群体的方式促使我改变方式并加入应用程序,这是集体智慧如何产生以及在应用程序中获得应用的一个方面。 在过去几年里,用户交互的方式在慢慢变革。《时代》杂志甚至将“你”(Web上的所有用户)评为2006年的年度人物。用户不再羞于表达自己。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是简单地向朋友转发有趣的文章、给某项目评分或是生成新内容,即用户生成的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为了利用这一用户革命,新的应用程序(即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程序)诞生了。将用户置于应用程序的中心、利用社交网络以及UGC成为新的范式,高度个性化变得普遍。 约两年前,我与Manning出版社谈到编写一本有关集体智慧的书的想法。自在研究所工作后,我就着迷于研究如何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有趣的信息。经过多年之后,我为大量理论找到了实践佐证,特别是在高可扩展的Web应用程序中。我知道还没有哪本实践书可以指导开发人员了解在应用程序中应用集体智慧的方方面面。也许普通的开发人员在钻研算法的内部原理或应用一些集体智慧功能时会有不屑。但应用程序通过利用用户交互数据可创造巨大的价值。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Web 2.0队伍,我想编写一本指导开发人员理解并在应用程序中实现集体智慧功能的书。 编写这本书花的时间比我想象的要长。大部分内容是我在工作之余完成的。但在实践中实现这些概念所获得的经验让我知道了哪些内容是对其他人有帮助的。 记住,如果您的应用程序能够充分利用用户交互数据提升其对于用户和其他潜在用户的价值并利用活力,那么它将可以引领市场。本书提供了一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利用用户在站点上提供的信息。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可用信息,本书将指导您利用信息的潜能为用户个性化站点。以用户为中心,您就会获得成功,因为集体智慧始于一群个体。